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動態 > 一次二次供水突發人為惡意污染的處置
- 2019-04-1715:29
- 發布者:
- 查看:
二次供水污染是目前飲用水污染的重要途徑,市民反映二次供水的水質問題越來越多,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主要包括低位蓄水池污水逆流、蓄水池破損滲漏、管網破損滲漏、污染物直接污染等[1]。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實踐,大多數供水企業的供水安全應急處置已覆蓋水源、水廠和供水管網等方面,并形成較為全面的突發供水安全事件應急保障體系[2-4],但是對用戶紅線范圍內二次供水水質保障尚有待完善,尤其是對人為惡意污染的事故應急響應和處置流程尚處于空白狀態。本文針對一次二次供水人為惡意污染突發事件供水企業應急處置的過程分析,提出二次供水突發人為惡意污染事故的應急響應與處置流程,對供水企業應對同類事件有較好的借鑒作用。
一、某花園二次水池人為投加不明紅色粉末的應急處理過程
(一)接報和應急準備
某花園用戶向供水企業熱線反映小區二次供水部分自來水呈紅色狀,供水熱線立刻通知水質組值班水質員攜帶應急采樣瓶和便攜式渾濁度儀、余氯儀及pH儀等檢測儀器1小時內趕赴現場處理,并通知相應二次保潔公司人員到場檢查情況,并告知該物業管理公司人員撥打110報警電話。
(二)現場調查和前期應急處置
供水企業水質員與保潔公司人員到達該花園后,立刻對天面5個二次供水水池進行檢查,發現該址5個水池全部連通,將水池的排水閥門打開,發現自來水確實呈現紅色。水質員檢查直供水無異常,確認是二次供水水質出現異常,同時發現水池進人孔蓋已被撬開,池面發現兩小塊紅色狀粉末,與水池出水顏色相似,懷疑是人為惡意污染,立刻保護現場并通知警方,等待刑偵人員跟進處理;同步通知物業管理公司人員先將水池出水閥門關閉,并讓其張貼通告通知每一戶二次用水的住戶暫時不要使用自來水;同時參照供水企業《供水管網突發水質事件應急處理應急預案》突發事件上報流程要求逐級向主管領導匯報現場的情況。由供水企業領導向當地行政主管部門水務局和衛生主管部門市疾控中心匯報該突發污染事件的情況,立刻要求采集二次供水受污染水樣送供水企業水質檢測中心進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106項全分析檢測。
警方刑偵人員到場后對現場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取證。在此期間,已有各路電視臺與新聞媒體到場實時采訪。
(三)現場應急處置
供水企業各級領導到達現場后立刻開展以下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1、請求警察對媒體進行清場,同時請該小區的物管派人守好兩個樓梯,不讓無關人員進入現場;
2、待警方刑偵人員現場偵查完畢后,供水企業立刻安排保潔公司人員對水池進行清洗;
3、安排供水企業配水人員對小區管網進行排查,檢查是否混通市政管網、四樓與三樓二次供水與直供水管網有否連通;
4、供水企業張貼“溫馨提示”,貴小區近期二次供水水池受到污染,政府有關部門正調查處理中,請各位住戶近期暫時不要飲用和使用自來水。供水企業正對二次水池進行清洗消毒,請各住戶打開所有的水龍頭積極排放。待市疾控中心、水務局檢測中心、供水企業水質檢測中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106項全分析檢測結果出來后,再通知住戶使用自來水;
5、待二次水池清洗完畢后立刻對四樓住戶進行采樣檢測;
6、水務局檢測中心、供水企業水質檢測中心在現場定時對水池和四樓用戶水龍頭水質進行毒理學指標和生物毒性的檢測;
7、供水企業立刻安排送水車保障該花園用戶的臨時用水。
(四)受污染二次水池的清洗
1、在受污染二次水池開始上水的同時打開小區內消防栓排放滯留水,此時市疾控中心、 水務局檢測中心、供水企業水質檢測中心分別采集二次供水受污染水樣送化驗室進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106項全分析檢測;
2、關閉受污水池閥門,對其單獨排放;
3、受污水池再次上水,經水務局檢測中心、供水企業水質檢測中心的水質檢測人員現場使用便攜式生物毒性檢測儀連續多次對水池水質進行檢測,未發現自來水有致毒性物質;
4、對四樓住戶采樣后,對二次水池進行上鎖、貼封條、拍照。
二、善后處置
(一)在市疾控中心、 水務局檢測中心、供水企業水質檢測中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106項全分析檢測期,供水企業水質人員每天對小區進行管網七項常規項目的采樣檢測。
(二)待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小區張貼“關于某花園居民水質檢測結果報告”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106項全分析檢測合格后,通知用戶恢復自來水的正常使用。
三、經驗總結
供水企業及時高效的對該次突發污染事件進行了妥善處理,流程較為流暢,沒有引起居民用戶的恐慌,保證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好的方面
1、現場調查細致:供水企業做好了受污染現場的保護工作,等待警方刑偵人員跟進處理;由于該二次水池在清洗保潔后已將鎖蓋鎖好,并取證拍照,證明是外人惡意污染;使用便攜式水質儀器檢測直供水水質無異常,判斷污染來源很可能是二次水池;確定受影響區域和戶數,及時向領導匯報。
2、保障供水安全:供水企業及時制定受污染二次供水水池的清洗方案;檢查供水系統直供水與二次供水系統是否正常,是否有私拉亂接行為;使用送水車提供臨時供水保障措施,確保居民用水;張貼停水通知,通知每一個用戶不要飲用自來水,避免用戶飲水中毒;在二次水池清洗完畢后,張貼有限度用水通知,通知每一個用戶排放尾水,仍然不要飲用自來水。
3、水質檢測縝密:立刻采集受污染水樣送水質檢測中心;現場將生物毒性檢測結果作為初步判斷依據,將水樣結果及時提交上級主管部門,讓上級主管部門迅速做成判斷;待二次水池清洗完畢,用戶尾水排放干凈后,采集二次水池出水和管網末梢的水樣檢測《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106項。
4、善后處置得當:等待政府部門宣布檢測結果合格后,才恢復自來水正常供應。
5、編制《突發人為污染二次供水水質事件應急處理程序》:供水企業在總結該事件處理經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規范將來類似事件的處理流程,提高處理效率,從突發事件信息獲取、先期處置、判斷事件影響程度、信息上報、停止向用戶供水防止事態擴大、消除二次供水水質污染、恢復用戶用水、新聞危機應對及處理和后期處置等方面編制了《突發人為污染二次供水水質事件應急處理程序》。
(二)需進一步完善的方面
1、由于供水企業之前從未遇到二次供水突發人為惡意污染事件,在部門聯動,信息傳輸和配合處置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效率。
2、在有媒體到場的情況下,供水企業在與媒體溝通協調方面有待加強,應快速準備新聞通稿,確保新聞媒體以統一口徑報道事件,第一時間滿足公眾的知情權。